宜良马蹄湾种植的“滇禾优615”迎来丰收。 云南农业大学供图
本报讯 记者杨艳萍报道 9月22日,记者从云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在宜良县马蹄湾种植的“滇禾优615”迎来丰收,科研人员和当地农户一道,正在田里忙着收割。
此次收割的水稻“滇禾优615”是名副其实的“科技稻”,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与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曾在2019年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滇禾优615”在昆明、曲靖、楚雄、大理、保山、普洱、文山、红河等地推广种植,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米质优、蒸煮品质好、食味佳、冷饭不回生,深受广大水稻种植农户喜爱。以景东县文井镇文华农场为例,“滇禾优615”制种田平均产量339.8千克/亩,制种农户亩产值6116.4元,扣除生产成本可得亩纯收入4116.4元,比水稻大田生产收益高出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