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力量观察》
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今年,针对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央连续出台金融支持政策。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也紧随其后,全方位聚焦农业产业、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等各个环节,扩投入、补短板、强基础,提升落地效率,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红利有效传导。
扩投入、补短板、强基础
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服务。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支持。例如,指导农业发展银行发挥“粮食银行”作用,保障中央储备粮轮换和收购的信贷资金供给。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扶贫再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政策在过渡期总体平稳,持续支持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特别是围绕27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上半年,全省2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3256亿元,同比增长12.47%,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约0.8个百分点。
支持乡村居民就学就业、发展生产。以实施好国家助学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为抓手,支持减轻困难学生经济负担,助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农民等返乡创业、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二季度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70亿元,同比增长28.8%,上半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83亿元,带动就业12.28万人。
加大乡村建设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配套政策咨询、融资辅导、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加大投放中长期贷款,构建“融资”“融智”“融商”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截至8月末,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合计3050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比重21.42%,保持稳定增长。
完善基础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建设促进信用贷款投放。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支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合作共建,将支付结算从服务农民生活延伸至服务农业生产。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开展“金惠工程”“金融知识普及月”等活动,培育和提高农民群众的金融素养。
支持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通过引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委会等协同开展贷前入户调查、农户信用评级、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探索基层党组织参与基础金融管理的有效方式,丰富基层党组织履职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同时,推动重信守诺的诚信文化和现代金融契约精神纳入当地村规民约,营造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
总体而言,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点多面广、任重道远。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表示,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持续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持续引导 深度支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贯穿“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源投入,深度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首先,将加强财政金融在涉农领域的协作,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源的撬动作用。通过专业机构评估后,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将联合财政厅实施乡村振兴再贷款精准支持计划,由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提供20亿元再贷款,省级财政配套2000万元资金,按1%比例给予财政贴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该政策落地后,将填补近十年来全省类似政策的空白。
针对农村地区大量生产资料未盘活,缺乏融资抵质押物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领域融资供求的适配性。一方面,加快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稳步扩大担保户数和覆盖范围。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抵质押范围,探索将活禽、农机具、大棚设施等作为有效抵押物。另一方面,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纯信用贷款投放力度,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此外,推动建立统一的农村产权登记、评估、流转、交易平台,盘活农村资产。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加强分类指导,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宣威市、凤庆县等9个县(市)打造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针对优化涉农营商环境、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等重难点工作,强化创新、探索。同时,会同省民宗委开展金融支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提高沿边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适应性水平。目前,这两项创新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如,国家开发银行结合PPP模式,对腾冲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项目进行打包式、全流程、一体化支持,既提高了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也提升了金融支持效率。下一步,昆明中心支行将在加大创新实践的同时,注重成效积累和经验总结,逐步向其他有条件的地区推广成熟经验做法,推动全省涉农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
围绕产业兴旺这个核心关键,深入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收,惠及群众。目前,全省已梳理形成滇红茶、水果、核桃等近10条产业链。下一步,昆明中心支行将总结提炼有效的工作方法,指导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及金融机构结合各地产业发展规划,会同当地相关部门,进一步梳理特色农业产业链,明确产业链各环节典型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金融“链长制”、产业主体名单制管理、常态化融资对接等工作措施,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助力农业产业循环畅通和升级发展。 记者王曼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