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可有标准体系


  

  

  □ 弘 凯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土特产”是没有标准体系的,或者本身的独特就是“标准体系”;如果建立标准体系,就失去“土特产”之“土”的标准。

  实际上,不管是纯天然的,还是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土特产”有必要创立和完善产品(产业)标准体系。创建标准体系至少有以下好处:

  规范生产加工,可以区别品段、引领品牌,提升“土特产”的美誉度、知名度、辨识度,消费者一眼就能认出来。“土特产”既然是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可以打造品质更优、效益更好、市场竞争力更强的特色产品,推进产品全链条升级,把“小生意”做成“大产业”。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质量更好、品质更优的“土特产”更受青睐。比如云南的菌菇,如果没有“标准体系”,仅卫生标准就可能成问题。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能拓展市场,让“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出国门。

  不管是“山货”,还是农家加工的“土特产”,有了标准体系,相当于有了一张“闪亮名片”。与时俱进地“高标准”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土特产”高品质的追求,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还能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建设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