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观看视频
范敏 漫画
记者 甄燕 曾皖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但在昆明,夏雨更是重要。一场夏雨,沐浴了干燥而炙热的大地,吃野生菌最好的时节也就随之而来了。许多采菌人、卖菌人、食菌人、记录人……期待了一年,久别重逢,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又“热”起来了。
吕良丰是云南宣威人,在木水花市场已经14年了。
从18岁到32岁,他见证了木水花市场的发展,木水花市场也承载了他的黄金时代。
吕良丰年轻时很能闯,“最早的时候,我从老家收菌子来摆摊,每天能卖100多元。”他每天小心呵护采来的菌,用芭蕉叶护着,用柔软的布垫着再放进背篓……“只要稍稍碰坏了皮,价格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店少摊多,主要卖本地人。”因为新鲜的野生菌不好保存,市场上给钱他就卖。
“后来,有很多摆摊的同行盘了店,做起了干货,也做起了礼盒。”吕良丰上山采过菌子,有市场摆摊的经验,很快就和楚雄、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的采菌人谈拢,在当地烘烤制成干菌,再运到昆明木水花市场销售。
5年后,吕良丰靠“摆摊”盘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十余年下来,吕良丰在木水花市场的根越扎越深,生意也越来越像样。
不过,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吕良丰在生意上还是相对传统。疫情期间,外省客商难以来现场,直播卖货成为大部分商户销售的重要手段。他坦言:“手机上下的订单,不确定因素太多。但我这里老客户还是占多数。”他认为,直播电商在当时带来的更多是增量,而非抢夺市场既有的存量。
同样在木水花市场,主营干制食用菌、油炸食用菌以及冰冻食用菌的钱玉全与吕良丰相似又不同。钱玉全是陆良人,2005年,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开业,他就进入市场创业。或许是钱玉全在木水花市场耳濡目染,或许是对食用菌的喜爱,他很快就在木水花市场站稳了脚跟,销售的产品种类琳琅满目。
“一年只有过年能休假6天,旺季来了几乎是24小时轮班开店。”钱玉全公司旗下注册品牌的食用菌汤包、干制礼盒、油炸食用菌等20多个品种、50余种规格的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钱玉全十分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已经在北京、广州、西安等二十多个省市拥有长期合作的销售伙伴。
十余年转瞬即逝,从新鲜野生菌到干制食用菌、食用菌预制菜,从摆摊散户到500多家店铺,从传统销售到电商直播,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从2005年的交易量1.97万吨、交易额19.7亿元发展到2020年交易量4.45万吨、交易额72.63亿元,屡创新高。
今年是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建成18周年。十八年,采菌人摆摊的故事仍在延续,木水花市场开始将目光投向世界,一朵小小的野生菌也逐渐被赋予了创新的价值。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专业化的野生菌交易市场,除了野生菌交易,还配备有清洗、仓储、冷链、物流、餐饮等,同时,市场内也有农贸交易区。在野生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野生菌价格连年攀升的背景下,商户每年每户能增收50万至100万元,其中15家商户年交易额一亿元以上。”据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成爱丽介绍,目前,木水花市场野生菌交易量占云南省的90%,全国的70%,成为驰名中外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在木水花每年上市的野生菌种类就有264种;国外有来自美国的羊肚菌,印度的松露,巴基斯坦的羊肚菌,朝鲜的松茸,缅甸的鸡枞,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大红菌;国内有来自四川、贵州、西藏、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二十多个省的野生食用菌,被称为“世界的森林使者”。
位于昆明主城区,占地82亩,拥有1200余商户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与昆明人气最旺的篆新农贸市场一样,是昆明不得不逛的地方。随着全球瞩目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落下帷幕,云南山珍因此传播到更多更远地方,木水花的名气也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统计,全省每年野生菌旺季,野生菌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次,间接从业人员400万人,包括采集、销售、加工等环节。这个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产业,已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每人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3万元左右。
“现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正在成为全国野生菌市场的风向标。”“发展的趋势很明显,但市场一旦不创新,就很容易被取代。”在成爱丽的观察中,昆明人已从慢生活向快节奏发展,与之相应,市场的变化也特别快,企业也得跟上这种节奏,与时俱进。
木水花,还是木水花;但木水花,不只是木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