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方圆报道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云南省积极探索“春城暖阳”扶残助残新模式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建+残疾人事业”新模式创新与实践,通过“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工作,打破党组织类型、隶属、层级等壁垒,实现阵地、人才、活动等各级各类扶残助残资源有效整合,推动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残疾人事业,汇集全市扶残助残合力,打造扶残助残“朋友圈”,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力量合力扶残助残拿出了昆明方案、探索了昆明路子、树立了昆明标杆,为助推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昆明市有32.8万名残疾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6.5万人。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在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昆明市“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建共建工作由昆明市残联党组发起,从2022年10月开始筹备,于2023年1月正式运行。昆明市“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建共建工作按照“党建引领、资源集聚、精准服务、融合赋能”的工作思路,实行“1136+N”工作法——制定1份扶残助残资源及需求清单,绘制1张扶残助残党建地图,建立3项制度,合力推进6项工作,选树培育N个党建扶残助残样板,切实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残疾人事业之中。截至2023年11月,“春城暖阳”扶残助残资源库已入驻成员单位98家,发布资源清单99条、心愿清单71条。
“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党建联建共建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各联建共建单位跨组织、跨部门、跨行业合力扶残助残,有效撬动了各类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扶残助残工作实现了由原来残联系统“单打独斗”的“封闭小循环”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大循环”转变。“春城暖阳”扶残助残工作通过组织力切实把各联建共建单位的党员、阵地、政策、活动、人才等各级各类扶残助残资源统筹起来,使单一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综合优势,促进各类资源深度融合,对推动“党建带群建”作出了积极实践,为全市推进党建带群建工作提供了新的范本。